把电缆排管想象成城市的“能量地铁”,110kV及以上高压单芯电缆就是满载的“电客列列车”。电流一通过,导体电阻立刻化身“隐形火炉”产生热量。若热量散不掉,绝缘层温度会逼近“红线”,载流量被迫打折。反过来,若在冬季或高寒隧道里,电缆又被“冻透”,外护套变硬、开裂,同样寿命告急。于是工程师把“保温”与“隔热”二合一的
复合硅酸盐保温板塞进排管,就像给电缆穿上一件会呼吸的“羽绒服”。
复合硅酸盐保温板由海泡石、硅酸铝纤维、膨胀珍珠岩三元复合,再掺入一定比例的高温胶凝剂压制而成,却集合了三大优势:低导热、耐高温、可切割。常温导热系数≤0.055W·m⁻¹·K⁻¹,只有混凝土的1/10;800℃线收缩率<2%,不燃;板材用美工刀就能现场环切,45°斜拼后形成无缝内衬,施工效率比传统岩棉包覆提高一倍。
实际做法很简单:
在电缆排管内壁先贴5mm厚自粘型铝箔,充当辐射屏,再把保温板用聚氨酯胶点粘,接口处压入陶瓷纤维绳,最后塞入电缆。铝箔可把辐射热反射回线芯,复合层则把导热热阻提高0.36m²·K·W⁻¹。夏季实测显示,同样载流量800A,加装保温板的排管表面温度由58℃降到42℃,电缆导体温度下降7℃,直接为运营方赢得12%的载流裕度;冬季-10℃工况下,保温板又把电缆“体温”维持在5℃以上,避免PE护套因低温脆化而开裂。
更贴心的是,复合硅酸盐属于无机材料,遇火不释放酸性气体,隧道火灾时仍能保住结构完整,为抢修争取黄金时间。板内纤维三维搭接,吸水率<5%,即使排管积水,保温性能也不“打折”,更不会像岩棉那样因下垂形成冷桥。
从经济账看,1m排管增加保温成本约35元,却换来整根电缆25年寿命周期内减少3次更换,综合节省近千元。随着城市电网“下地”加速,这种会“保温”的排管正成为高寒、高负荷区域的标配,让电缆在冬季不挨冻、夏季不发高烧,稳稳地把每一度电送达千家万户。